假期已過,深圳活動策劃小伙伴對國慶假期間的音樂節應該都有所關注,今天聊聊這些音樂節辦的到底怎么樣。
隨著黃金周的到來,各大音樂節主辦、各地文旅都迎來了沖擊年度業績的最好時機。根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國慶至少有60多場音樂節(按照單天計算)在全國各地上演,主要分布在國內近15個省份、33個市縣。
01 超額售票導致擁擠 太湖灣音樂節現場多名觀眾暈倒
10月1日至4日舉辦的太湖灣音樂節,觀眾稱演出現場人太多,質疑主辦方超額賣票,現場人數完全超過場地可容納數量,導致現場(尤其是VIP區)極其混亂擁擠,完全是前胸貼后背人與人之間連一點呼吸的空間都沒有,有人被擠得雙腳懸空無處落腳。
02 開場前1小時緊急取消 鄭州多元城市音樂節粉絲炸鍋
10月4日,“Diverse多元音樂節官方”發布通知: 多元城市音樂會因場地安全問題臨時被迫取消,所售票款將于7個工作日內原路退回賬戶。對此結果主辦方深感抱歉!
原本,音樂節官方一直按計劃安排執行,攻略一應俱全,觀眾可憑票進場的時間定在10月4日15:00,首場演出正式開始時間為17:00。
然而,糟糕的是,音樂節取消的通告卻在同一天的16:07發布,這意味著,在開場前的僅僅一個小時不到,大家才被告知這場音樂盛宴不復存在。
對于前來參加音樂節的人們,尤其是那些遠道而來的粉絲,這次的突發事件可謂“坑”到家了。
音樂節等現場演出,由于不可抗力取消的情況,也比較常見,合理的情況粉絲也能理解。不過像這種觀眾、藝人均已到場,卻在演出前1小時宣布取消的情況,相信沒有粉絲可以接受,充分暴露了主辦方在管理方面的問題,活動策劃公司應急措施也做得不充分。
這個國慶假期,音樂節為觀眾帶來了快樂,為當地政府帶來了消費增長,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。
票價狂漲、配套服務缺位等,音樂節扎堆之下,一方面是產業需要冷靜思考如此運作產業的可持續性,是否會透支觀眾熱情;另一方面,地方借音樂節促文旅,也需要治理經驗及運營能力的托舉。
音樂節這“潑天的富貴”,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接住,即使是資深的活動策劃公司,也有可能翻車。但是,總體趨勢是向上的,令人感動的音樂節占大多數,下面看看這張感動無數網友,更被稱為是“中國搖滾史上最搖滾的一張照片”!
以上就是深圳藝典文化傳媒對“國慶音樂節回顧:擁擠踩踏、緊急取消,狀況頻出?”的分享,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