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活動策劃公司圈層掀起一股"回憶殺"浪潮,資深從業者紛紛追憶2019年前的行業鼎盛時期。那是一個令當代活動策劃執行公司難以想象的黃金年代:品牌客戶營銷預算充沛,頭部活動策劃公司項目排期爆滿;300萬以下的小型活動方案甚至難以進入專業活動運營公司的比稿名單,更無需繳納競標保證金;行業人才供不應求,頭部活動管理公司競相以高薪爭奪創意人才……
01
客戶說要做場發布會,預算20w,我們整了個50w方案,說可以做得更高大上一點,客戶看了很滿意,說要不加到100w,最后做完東西也沒比50w多多少,也沒加多少班,純粹是客戶有錢沒地方花。
02
十八年前入行,那時做一個洗發水新品上市campaign,問甲方收了一千多萬。還記得幾個小細節,發布會上用的國產礦泉水,報價25一瓶,客戶也不還價;請媒體來,車馬費問客戶報銷,發出來的報道,再按幾塊錢一個字問客戶又收一次錢。
03
運動品牌,全國大型路演4個城市,預算是一個城市3000-8000萬/年,做了3年,2020年以后直接砍了。
04
我當時一篇wb報價1.9w,已經算不便宜了吧,結果廣告公司給客戶報的5w ,中間狠狠賺3.5w還不算傭金,當時給廣告公司的傭金應該是客戶另外支付的,他們也不知道這中間有差價。
05
一個H5,預算250萬。沒錯,就是被寶馬H5朋友圈廣告刷屏的那個時候。
06
2018年我趕上末期,那會合同都三四百萬,三百萬,還要猶豫利潤率沒有超過45%不做了。現在……25%利潤率,剛做完,甲方倒閉了,尾款沒了,陪跑了……
07
毛利的話,14年做汽車行業,怎么也得干到35-40%,17年左右地產和商業是保到30%,這兩年能有個25%就偷笑了。。。
08
升級迭代是必然,每一輪升級都面臨著用原來1/2、1/3甚至1/10的價格實現更好的效果
09
向前看,時尚是一個輪回,活動行業未必不是。